

5月12日,中美关税谈判传来历史性突破 —— "双方同步取消91%的加征关税,暂停24%的"对等关税”!自5月14日起的90天内,美国对华关税从145%直砍至30%,800美金小额包裹的从价关税从120%降低到了54%。
这一政策 "大礼包” 瞬间点燃跨境市场!
// 旺季提前,美线迎来大爆仓
此前受关税影响,航运需求大幅减少,但自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后,多家外贸企业订单被重启,甚至不少美国客户还加大了订单量。大批此前因高关税积压的货物,此刻正加速出运。
与此同时,Temu恢复"非半托管”模式,通知卖家对热销品增加30%-40%备货。亚马逊卖家更是积极备货,毕竟转眼PD就要来临了。
然而在中美互降关税不到24小时,各大船公司陆续宣布上调美线海运费。
MSC
6月1日起,推出最高达2000美元/大柜的旺季附加费,加价后,美西基本港跳至6000美元/大柜。个别内陆点多式联运(IPI)的运输费用更是上涨至9700美元/大柜。
赫伯罗特
6月1日起,美线运费将推涨3000美元/大柜。
达飞
6月1日至14日,美西运费将调涨至6100美元/大柜,美东运费将调涨至7100美元/大柜。
美森轮船
自5月22日起,对所有从中国上海、宁波及厦门去往美国的大柜涨价,涨幅为1500美元/大柜。
长荣
在5月15日至5月31日,推涨GRI,涨幅为700美元/大柜。5月23日,再次推出旺季附加费,幅度为1500美元/大柜。总计涨幅将高达2200美元/大柜。
此前,受到关税战影响,船公司为维持运价,选择缩减美国市场运力,将其重新部署到其他航线,例如美西航线撤船率高达40%,但如今恢复也需要时间,一船司人员称即便运力开始逐步恢复,也需等到5月底。
但彼时,缩减运力供应的后劲已经上来,再加上抢运潮的冲击,导致美线全面爆仓,迎来涨价潮,而后船司对于航线运力的重新调整或将成为运价涨跌的关键点。
// 美线运输为何出现集中出货现象?运价大幅攀升的背后原因是什么?
首先是关税豁免窗口期的紧迫性。中美关税目前有90天豁免期,企业为避免未来关税政策反复或到期后成本上升,集中抢在窗口期内出货,即不仅要常规补库存,还要额外增加安全库存。这种"抢运"行为导致需求激增。部分货代企业表示,其当前一天订单量甚至超过此前半个月总和。
其次是运力供给严重短缺。受4月9日加征的高额关税影响,中美高额对等关税加征后美线发运几乎腰斩,美线货量下降后部分美线船舶调配至欧线、地中海航运、南美、西非等航线。据悉,跨太平洋东行航线航次取消比例从4月的9%激增至24%,加剧供需失衡。
此外,季节性因素与政策叠加效应。一般来说,6-9月本是传统运输旺季,叠加关税窗口期,企业既要赶工交货,又要降低关税成本,形成双重驱动。为了不节外生枝,6月至7月对于不少赶节日的大型零售商来说,这是圣诞节货物发货的最后窗口期,也是抢货潮的高峰期。
当然,还有受市场情绪的影响。市场对后续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,如90天后关税可能回升,进一步刺激提前出货。
有分析认为,为规避关税的不确定性,卖家利用90天窗口期集中发货,预计6-7月美国目的港的海外仓需应对短期内激增的库存压力,或将因集中到货出现爆仓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前越来越多观点认为,关税政策波动促使更多跨境卖家选择海外仓模式。
例如中国卖家在美国海外仓的库存量可维持2个月,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关税风险,特别是采购货值低的中小件,高关税对其成本影响有限。京华达8大海外仓分布美西、美中、美东,不仅能实现多仓布货,还能方便就近派送,不仅省钱,时效也有保障。
鉴于船司运力紧张、运价大涨,建议卖家5月份尽快安排出货,抢占时间窗口,6月订单可分批次发货,避免集中承担6000美元峰值成本,可考虑优先安排高附加值、关税敏感型商品出运,避免后续政策变数。
京华达美国专线保舱保柜,线路稳定,助您高效抢占90天政策红利。再次提醒,近期有出货美国计划的朋友们,与船公司、客户等做好沟通,尽早做好出货计划,以免影响出货!